欧宝体育最新官方入口

当前位置:运城城投 > 新闻动态 > 河东文化 >
河东文化
关帝遗训与关公文化
时间:2018-11-11 

关公祖父是个治学的人,曾为训蒙教师,好读《易经》《春秋》。关公出身于儒学世家,书香门第,他秉承家学,“羽好《左氏传》,讽诵略皆上口”。他在曹营回复其兄刘备的书信中也自言“羽自幼读书,粗知礼义”。我们在关公与曹操、张辽、陆逊的数封书信中,也看到其笔下才华。应当说,关公是一位能文善武、智勇双全的战神武将。遗憾的是,他却没有留下什么以文化人教化育人的惊世名句。若这“读好书,说好话,行好事,做好人”“四好”遗训确为关公所留,那当是流芳百世、享誉天下的不朽豪言了。


  关帝遗训的本源


运城市区关王庙以及湖北当阳、河南周口等地关帝庙宇,现都保存有关帝“四好”遗训碑刻。碑刻上书:“读好书,说好话,行好事,做好人。”尽管多地碑刻内容一致,但字体不一,篆书、隶书、行书皆有。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大师朱文公朱熹,对这“四好”篆书为关公亲书,深信不疑,并作赋《篆迹赞》《关帝篆赞》两首。

也有不同看法。《关帝圣迹图志》中先儒们就阐述有这样的按语,认为遗传的关帝“四好”篆书“凌杂不伦,或相传既久,意失其真,乃后人以附会为之,皆不可知也。夫帝以精忠大义,倾慕古今,凡片言只字,自宜奉诸拱壁,以昭后世。迨考证书法,颇复汉体,博雅君子辨之,当不病其妄也”。

除此而外,《关帝圣迹图志》中还另着录有关公“愿天常生好人,愿人常行好事”二好遗训书法。此遗训为篆体,民间流传不多。《关帝圣迹图志》中,在其后也加有按语:“世亦传为帝语,此虽无所考据,然即云附会,亦可为善言圣志哉。”

这两则遗训,均不见正史记载。后世的一些志书也不见着录,真伪难辨。但在民间却流传有关帝遗训的两种本源:

一说此乃关公写给儿子关平的。关公镇守荆州时年过半百,他对与自己形影不离的长子关平寄予厚望,遂教诲关平:“凡将者,只好武,不识文,愚者也。”关平没有让父亲失望,他在练武的同时刻苦读书,勤练书法,时日不久便有长进。关公十分欣慰,便提笔挥毫写下了“读好书,说好话,行好事,做好人“四好”题词送给关平,望其秉承家学,更进一步。

第二种说法,这是关公祖父关审留给家族后人的。关公祖父关审为人谦和,仁孝治家,冲穆好道,常以《易》《春秋》训子。当他看到东汉末期外戚宦官把持朝政,政权溃坏,民不聊生,便绝意仕途,寻觅清净,脱离世俗,在离家院五里远的中条山前坡地搭盖草屋,歌吟诵读,教子传家。“读好书,说好话,行好事,做好人”“四好”家训,由此而生。

关帝“四好”遗训碑,也称关帝“四好”遗言碑、“四好”箴言碑、“四好”垂训碑和关氏后裔圣祖训碑。


  关帝遗训的解读


对于关帝遗训“读好书,说好话,行好事,做好人”的解读,笔者是这样理解的:

读好书就是要多读一些经典名著、启悟心灵、修心养德、健康有益的书籍,以增长才识,丰富智慧,提升自我人生价值。读书,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修行,是我们滋养心灵的养生。我们只有在书海里泛舟,在书山上徜徉,才能从中增长知识、寻找真理、净化灵魂、陶冶性情、体味人生和感受乐趣。因此说,读好书、好读书、善读书,是我们成长进步的“通天桥”,走向成熟的“快车道”。

关公祖父耕读为本,喜读《春秋》,父亲教子传家,信守《春秋》,关公秉承家学,秉烛达旦讽诵《春秋》,已为我们读好书、好读书、善读书树立了榜样。

说好话就是要将一颗正直坦荡、真诚善意、勉励安慰、关爱他人的内心情怀,通过温馨的语言表达出来。对于一些阿谀奉承、甜言蜜语或者挖苦讽刺、指桑骂槐的言语,不能随意出口,也不能恶语伤人。因为说好话是我们情感沟通的桥梁,思想交流的途径,自我内心的表白。

行好事就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,养成关爱他人,助人为乐,扶危济困,众善奉行的良好习惯。就是要行得端、走得正,清清白白、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。因为行好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我们仁义之心、侠义之情的具体体现,是推动社会健康向上、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。

做好人就是要为人正直善良,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做敢担当、有作为,于国于民有益的人。因为好人就是孔子所说的德才兼备的完人,就是孟子所说的仁义行事的贤人。

有哲人是这样解读的:

读好书者,启迪智慧是为根;说好话者,饶益他人是为贵;行好事者,以义为归是为本;做好人者,众善奉行是为尊。

还有俗人是这样讲述的:

读好书,就是要有文化,有知识。有文化才会有智慧,有智慧才会有作为,有作为也才会有地位。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若知书内有黄金,夜点明灯下苦心。这个社会,文盲和法盲是寸步难行的,是不会有出路的。

说好话,就是不要说伤害别人的话,在你欣赏别人的时候,请你大声地说出来;在你对别人不满的时候,请你保持沉默,克制忍耐,待心态平静后再跟别人交流,或者善意地指出。别把不好的情绪和词语强加于别人,因为情绪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和行为失控。

行好事,就是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,多做好事,多行善事。你在付出的时候,说明别人此时需要你的帮助,证明你是有价值的。付出都会有回报,也许回报不是立马就有,但在一定的时候,回报会悄悄到来。实践证明,拥有大爱的人,往往做事都会成功。

做好人,就是要做心地善良的人。你不付出自己的善良,你就得不到别人对你的善良。善良也讲“公平”;善良也讲“回报”。善人行善事,助人如助己,好人有好报,好人有好福,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。

我国台湾地区台北市中山区行天宫,是主祀关公的庙宇,该庙对关帝“四好”遗训的解读,更有一番见解:

读好书能启迪人们的智慧,明辨是非,利人利己;说好话是以能利益他人为贵,多鼓励人,多赞美人;行好事,强调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广结善缘,造福人群;做好人”,则要为人正直善良,勤修道德,要有担当,不做滥好人。

与此同时,一些地方还把关帝“四好”遗训的解读,与当今社会的时事政治结合起来。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在强化党建工作中就提出: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读好书,就是要严于修身,在党信党;说好话,就是要严于守规,在党言党;行好事,就是要严于用权,在党为党;做好人,就是要严于律己,在党兴党。

还有一些地方把关帝“四好”遗训,作为本地的乡规民约予以弘扬。山东临沂莒南县大店镇庄氏十一世族人庄瑶,是该村庄姓氏族中德高望重的一位英贤,他为勉励庄氏后人“读好书,说好话,行好事,做好人”,于清代道光年间就将关帝“四好”遗训亲书临摹,刻于碑上,立于文昌阁,让村民铭记于心,恪守不渝。

正因关帝“四好”遗训的教育感化,加之庄瑶的才华出众以及道光皇帝的首肯,使得该村从道光至咸丰年间,富甲鲁南,名扬全国,拥有庄田万顷,商号千家,被誉为江北第一大庄园。

该村庄氏家族繁荣兴旺了600多年,与其优良的“四好”家训密切相关,有效地促进了家业的兴旺和发展。

关帝“四好”遗训12个字,虽然言语浅显、通俗易懂,但寓意深远、内涵丰富;可深入心灵,易实现规劝。它以一种无声的语言,潜移默化地、润物无声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心灵。


  解梁圣裔的诠释


盐湖区北相镇西古村,史称解梁崇关里、解梁圣裔庄,该村关姓之族是东汉末年从常平村迁徙而来的。村里现1700余人,80﹪为关姓,他们恪守祖训,弘扬祖德,亦将“四好”圣祖遗训作了注解和细化。

如“以祖为范,忠义仁勇。读好书,加强修养;说好话,言出必行;行好事,勇于担当;做好人,德孝为本。牢记祖训,践行祖德,永不背祖,光前裕后”。

又如“读好书,智者不惑;说好话,言者不哗;行好事,勇者不惧;做好人,仁者不忧”。

盐湖区龙居镇王马村关氏后裔关芷洲,为民国鸿儒,民主志士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担任山西省政协委员、文史馆员,是著名教育家、书法家姚奠中先生老师。关芷洲以关氏后裔的深切情怀与责任,自撰出了关氏后裔《怀素堂庭训》和《人生四则》,并荣获“运城市优秀家规家训”嘉奖。

《怀素堂庭训》24个字,即勤俭裕生,清廉养志。亲爱齐家,和平处世。诚之恒之,事无不济。

《人生四则》分为立身、居家、待人、处世四部分。

立身。立身良独难,不易完全。身心修省费周旋。但有丝毫缺欠处,便是罪愆。根本去私偏,胸次廓然。端方正直白且坚。主敬存诚功夫久,衾影无惭。

居家。居家在笃亲,休讲是非,长长短短都不对。一切过错凭思掩,扶助殷勤。骨肉哪能分,先祖后昆。属毛离里总相因。感格以诚身作则,谁不同心。

待人。待人务厚诚,数让和平,勿攻其短见吾能。自古中行曾有几,狂狷也成。不可太分明,宽恕包容,苛刻操切反无功。只取所长舍所短,都是良朋。

处世。世途太坎坷,坦荡几何,茫茫苦海喻不错。看似前头得稳渡,又遇风波。柳下介而和,穷达任佗。随缘尽分无愧怍。治乱存亡皆数定,虽圣则那。

《怀素堂庭训》是一首诗,《人生四则》是一组词。《怀素堂庭训》表达了养生养志、齐家处世的作用意义;《人生四则》讲述了立身、居家、待人、处世的基本规矩。

垣曲县新城镇关家村《关氏族谱》中,还记载有恪守祖训,弘扬祖德的《圣裔族规》。

凡我族子孙,要传承先祖懿德,恪守圣祖遗训,读好书、说好话、行好事、做好人,读书明理,仁爱孝悌,勤俭持家,遵规守法;凡我族子孙,要敬宗孝祖,每年清明节全族男女皆回村参加祭祖;凡我族子孙,要秉承先祖意愿,传叙家族世系,以三十年为期续修《族谱》。逾期不修,视为不孝;凡我族子孙,施事于世者,皆入《族谱》名人录,以流芳百世,激励后人;凡我族子孙,要尊重平等,不分男女、不分贫富和家门大小,同为录登《族谱》;凡我族子孙,要按世辈字序立名,不得随意变更和篡改。外姓过继入赘我族改为关姓者,同为录登《族谱》,但要注明来由;凡我族子孙,要珍爱《族谱》,世代相传,不得损伤和失传。


  关姓一脉的典范


运城是关公故里,也是关姓始祖的祖居地。关姓始祖关龙逄,曾被御至陇西(今甘肃天水)镇守边关,因其守关有功,赐为朝中大夫。他应当知道夏桀王残暴无道,为国劝谏要掉脑袋的,但为了夏朝的社稷江山和百姓的生活安逸,在别的君臣不敢怒、不敢言的世风中,他毅然频繁进谏,结果惹怒了桀王,被残忍地杀害了。他出于忠君爱国而被杀,激起了夏朝臣民们的极大愤慨,从而导致了夏王朝的加速灭亡。

在我国历史中,虽有比干剖胸、苌弘掏肚、伍子胥抛尸等一大批贤臣志士、谏言忠烈,但关龙逄是第一个因进谏忠言而被杀的大臣,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、所思念。

南北朝北魏时期易学大师关朗,精通《易经》,才华出众,对《河图》《洛书》研究颇深,并研究总结出了新的论断,成为《河图》《洛书》研究的重要奠基人。隋唐大儒文中子王通高祖父穆公,非常钦佩关朗的才华,曾进宫给孝文帝元宏举荐关朗。孝文帝久闻其名颁旨诏见,关朗由浅入深、真诚委婉地谏言:为君者应以仁施政,争取民心,以德教民,感化万众。整治刑法政令,提倡礼乐,恩威并举,方得天下长久。孝文帝听后大喜,称赞穆公真为伯乐,关朗确有管仲、乐毅之大才,岂止只是精通卜算而已。关朗虽未做过官,但其“安民心者安天下”治国理念,受到了历代王朝的认可和尊崇。

金末元初时期元曲四大家关汉卿,生于政治黑暗腐败、社会动荡不安、人民群众生活艰难的历史时期,他以为民呐喊申冤的勇气,奏出了鼓舞人民敢于抗争、勇于搏斗的时代主旋律。在他的笔下,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,又有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意志和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、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。因而,关汉卿深受世界人民的共同敬仰和爱戴,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。

明朝殉节大臣关永杰,幼年聪明好学,以文名世,每遇忠义事,皆能侠肝义胆。升任按察使司佥事、睢陈兵备道驻扎陈州(今河南淮阳)后,以其为官正直,刚正不阿,秉公办事,才华横溢而受人尊敬。崇祯十五年(1642)二月,李自成率十万大军攻进攻陈州时,其他州县相继开城投降,李自成派人劝其投降,关永杰义无反顾斩其来使,将其头颅挂于城墙,并坚守陈州力战不屈,直至陈州城破身遭乱刃而战亡,成为明王朝的“殉节大臣”。

清朝爱国名将关天培,受任广东水师提督后,积极配合林则徐收缴销毁英商鸦片。当英军攻打广东水师时,关天培率领官兵将装备精良的英军打得落花流水。其后英军炸断拦江铁链,攻占横档,向虎门大举进攻。关天培率兵坚守炮台,亲手燃炮射击,周身十余处受伤。为不使提督大印落入英军手中,他令其随从将大印送走,自己留下与四百多名将士同英军血战到底,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壮烈牺牲。道光皇帝闻此噩耗,亲作祭文,谥忠节,封振威将军,并在虎门修建关忠节祠、关忠节公天培墓。

关姓之族,一脉相承,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小伟先生所言:“更重要的是关龙逄为中国历史记载中最早因为铮臣谏言、不屈而死的忠直之士,关羽一生体现出来‘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’的大丈夫人格与此一脉相承,文武相济,也证实关氏一脉以此激励世代忠义,为国为民的素质。”


  关氏祖训的传承


祖训是家训的一种主要形式,家训可以是现在父母的教诲,而祖训则是指父祖先辈、族内尊长们为能存续家族、光大望族,不至于后人因行为失当而败坏家誉、灭宗绝祀,用来约束家族成员行为的一种训诫和寄语。祖训是一个家族的价值观,是留给一脉相承的子孙们最为宝贵的财富之源,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。

关帝“四好”遗训,作为关氏后裔圣祖训,它既是关姓之族千百年来尊宗敬祖、慎终追远,薪火相传,世代恪守的家族垂训或箴言,又是彰显关公精神,承载关公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实践。关氏祖训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它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直接的方式,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便捷的载体。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、艰巨的系统工程,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宽渠道,需要我们不断地丰富完善。关氏祖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,以其箴言训诫的实质功能,已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、滋养熏陶注入了活力,奠定了基础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。关帝“四好”遗训,已伴随着关公崇拜走过了一千八百多年,已在关氏家族乃至关公信众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,也已起到了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。我们要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就必须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教育活动。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;家风正则民风淳,民风正则社稷兴;家风相连成民风,民风相聚汇国风。以良好的家风,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再上新台阶,我们永远在路上!(作者:关新刚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时代 新作为 新形象
XML 地图